04-18
2025传统数字化系统多侧重于管理层面,在控制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底层设备的单点控制。对于自动化柔性产线的管控而言,需实现管理与控制的深度融合,即IT与OT的融合。不仅需具备制造执行系统的管理功能,还需与底层设备的执行控制及业务过程(含物流过程)的执行控制;整理智能化柔性产线规划设计的几个要素供参考。
1. 工艺优化和均衡工艺结构化
对工艺进行优化,实现流水化、均衡化生产,工艺数据的结构化以支撑自动化产线运行,这是产线控制执行首要条件;
2. 混线生产下产线快速切换
多品种、小批量混线模式下,产线的切换需要大量的人工,时间过长,容易出现各种错误,需要系统化的规划及设计,是软硬件系统做出相应快速切换设计,实现快速环形;
3. 混线生产模式下实现物料精准供给
柔性生产模式下,实现物料按工位的精准配送是产线的一个关键需求点,要保证齐套性、零部件质量稳定性、配送准时性需求,因此需要将精准物料配送纳入规划环节,通过对产线外围配套物流系统的梳理及规则制定,物料载具容器的标准化设备等都要精心规划,确保精准配送。
4. 自动化设备集成人机交互
提高IT/OT的集成融合,确保工艺参数的自动下发或自动匹配该产品产线制造工艺,减少依靠人工输入带来的各种错误;提升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及准确性,通过有效的防呆防错的手段,降低设备和人的相互等待,提升效率
5. 数据采集、数据监控、分析与智能辅助决策
通过数据采集,以实时掌握产线线工位的状态,提高任务调度效率,以充分发挥出产线的生产能力,减少浪费,为量化分析、知识化和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。
6. 柔性智能产线工艺规划
a. 工序的设置以及工序的连接关系:工序的基本信息,要求所有工序分配到工位,能够满足均衡生产的要求,可以方便调整工序与工位的分配。
b. 工序的生产要素信息:工序的人员要求、设备要求、工具工装要求、图纸、工艺文件、工艺参数、物料需求、质量检验要求、质量预警判定规则、环境要求等信息。
c. 维护特殊工艺信息:例如拧紧扭矩要求、涂胶拍照、油脂加注参数、焊接电压电流等。
7. 柔性智能产线设计及建模
a. 工位的设置以及工位工序的连接关系。
b. 工位配备的生产资源,设备、工具、工装、人员要求、安全点检、设备点检维保等信息。
c. 物料供应相关配置,包括线边仓物料齐套、配送路线、配送优先级、配送方式、配送工具等。
d. 环境工艺参数等,例如环境信息、工艺参数等。